新華全媒+|部門地域旱情連續 積極抗旱保供_中查包養網站國網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題:部門地區旱情持續 積極抗旱保供

新華社記者

當前,我國部門地區的旱情還在持續,加強用水調度,確保城鄉居平易近供水和農業澆灌需求成為當務之急。記者在甘肅、江蘇、山西、湖北等地清楚到,受旱情影響的處所正多管齊下,積極行動起來全力應對旱情。

甘肅省水利廳統計,截至5月20日,甘肅慶陽、定西、平涼等9個市州39個縣區發生旱情。為做好供水保證,甘肅省水利部門每月對全省降水情況,重要河道來水、徑流量,53座年夜中型水庫蓄水量等進行統計剖析,并結合天氣預報對下包養網月河流來水和水庫蓄水進行預測。

記者從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江蘇省氣候中間清楚到,2024年秋播以來,江蘇多地降水持續偏少,全省均勻降水量較終年同期偏少約六成,多地出現冬春夏連旱。為有用應對旱情,江蘇省水利廳做好調水、蓄水、保水任務,依托長江來水,沿江泵站全力調水,本年以來已累計引江131億立方米,為近五年同期引江量的2倍,“江水北調”“江水東引”“引江濟太”三年夜調水系統持續引水抗旱。

除了加強用水調度,一些處所還采取噴灑抗旱劑、推廣智能澆灌等辦法,為農田“解渴”。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農業農村局發布技術指導計劃,請求不具備水澆條件的,組織社會化服務隊伍,通過無人機作業噴施葉面肥、抗旱劑等,全力緩解干旱對小麥生長形成的晦氣影響。

5月20日,記者在澤州縣年夜陽鎮南社村的麥田里看到,兩臺無人機盤旋在上空,將葉面肥、調節劑和抗旱劑均勻噴灑在麥葉上。

任務人員正在進行無人機噴灑作業。(受訪者供圖)

“葉面肥能夠疾速補充小麥生長所需養分,進步小麥的抗逆性和光一起配合用效力;調節劑可以調節小麥的生長激素均衡,增強小麥對干旱環境的適應才能。”無人機噴防負責人尚麗霞說,“今朝來看,這些應急辦法對改良冬小麥灌漿和千粒重有必定促進感化。”

分布在田間的傳感器自動檢測泥土濕度,通過智能化澆灌泵站將水直送田間……江蘇徐州一些處所推廣智能澆灌,改變以往“洪流漫灌”的方法,轉向“精準滴灌”,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滴水。國網徐州供電公司設定任務人員通過帶電作業,開展線路消缺任務,保證水泵正常運行,護航農業生產。

在位于湖北省荊門市的湖北省漳河工程治理局,點開數字孿生漳河平臺,漳河水庫實時水位、灌區1000多個雨水情監測點數據在年夜屏幕上清楚可見。

5月7日,漳河水庫渠首閘開閘澆灌。(受訪者供圖)

該局任務人員胡小梅介紹,本年遭受嚴重干旱以來,借助數包養網字孿生漳包養河平包養臺,科學預測來水、需水,精準調控流量,高效設置裝備擺設水資源,已澆灌供水3068萬立方米,保證了灌區65萬畝農田的澆灌需求。

為了確保群眾飲水平安,一些處所制訂完美供水保證計劃,采取拉運送水、啟動應急水源等辦法,做到不落一戶一人。

5月18日,隨著打井設施旋轉,一股帶著泥漿的水噴薄而出,高達數米,很快水流變清。頂著驕陽經過一天多的鉆探,打井人員終于在地下260米處鉆得淨水,解決了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觀音鎮溝口村四周200多戶600余人的飲水難題。

十堰市水利局任務人員李長生告訴記者,在十堰的大批半平地地區,由于降雨偏少導致地表徑流缺乏,水廠取不到水,影響村平易近供水平安,只能另辟水源。“我們還向群眾發放37.9萬張農村供水‘服務卡’,卡上標注監督服務電話和服務承諾事項,及時解決群眾反應的飲水困難問題。”李長生說。

記者在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環城鎮部門農村看到,由縣水務部門組織的送水車正在向受旱的各村運水。

圖為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環城鎮的一處應急取水點。新華社記者 王紫軒 攝

環縣水務局相包養關負責人介紹,當地依照“先保人飲,后保產業”原則,組織縣自來水集團無限公司設定3支送水隊伍,將自來水統一送到鄉鎮村組應急取水點,今朝已為20個鄉鎮應急取水點送水超過2.2萬立方米。

有旱就能夠有澇。針對旱澇急轉問題,專家建議,提早安排防范夏糧收獲期間遭受高溫干旱和多輪強降雨導致旱澇并發、旱澇急轉等情況,強化宣傳增強農平易近防災意識和自救才能,加強農業生產旱澇同防技術研討。